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nirvana 历史评论324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的两宋历时300多年,是中华大地社会经济发展又一个飞跃期,很多观念非常接近现代社会、应算是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开端,有必要单独介绍。本文就说说这个时代农耕经济、工商业、社会人口城市的情况。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中国历史上的两宋300多年社会经济成就辉煌。社会治理方面,此前贵族、门阀的影响力基本消除,科举制度的完善促进形成了崭新士绅阶层,还流行“天下为公”的观念,实现了皇帝与知识分子共治。经济发展方面,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商主义”时代,市场经济、跨国贸易、城市服务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经济观念和做法,都接近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再有“先进”的社会治理保驾护航,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实现了巨大发展,有学者认为是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开端!

遗憾的是,两宋社会经济上的良好局面被元朝所打破、此后也未再恢复,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经济政策,元明清三代较之宋代可以说有很大的倒退,这里不再赘述了。下面就说说宋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到底是什么样的。

1、两宋时期的农业经济。

宋代承继唐代在小麦种植方面的灌溉、加工技术,进一步扩大小麦种植,面粉已完全替代小米成为北方人第一主食,而快速增加的南方人则以大米为主食。具体来说:

一是北宋初期自越南南部占城国引入“占城稻”,该品种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长期短,很快自南(福建广东)向北(江浙江淮)推广,甚至黄河流域也开始种植和食用大米。尤其在南方水网地区,通过筑堤造田方式使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也有提升。

二是宋代水力、畜力粮食加工设备大量增加,提升了面粉加工效率、改善了麦制食品的口感,也促进了小麦更广泛的种植。南宋时期,长江流域已普及种植的占城稻生长期短,刚好与越冬种植的小麦相结合,形成稻、麦两熟耕作制,大幅提高了土地的单位粮产食出。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由于古代知识分子、社会记录者普遍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字的记录都非常模糊,到宋代对土地产出这样的经济问题记载仍显不足,我们只能大致估算:宋代占城稻在南方地区种植是每市亩300市斤,江浙一带土质优、耕作技术好的区域甚至可达每市亩600市斤。小麦自先秦时期直至宋代增产不多,每市亩产量始终是100市斤左右,不过,因多数小麦品种是越冬种植、可兼种其他作物,所以仍具有较强的种植优势。

宋代承继汉唐,经济作物种植有新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药材等,不仅品种丰富、种植面积大量增加。例如,在蔬菜消费带动下,宋人培育成功结实肥大、高产、耐寒、美味的白菜佳种;宋人还改进了茭白的培育技术;水果方面,宋人自海外引进了甜橙、柠檬、西瓜等优秀新品。

由于宋代气候进入中国历史上一个“寒冷期”,桑蚕、纺织业逐步从北方山东一带转移至南方江浙地区,这里丝绸产业逐步形成、此后延续了上千年。宋代南方的棉花种植也大量增加、棉纺织业随之发展起来,标志就是南宋时期出了一位棉纺织技术改革家“黄道婆”。

宋代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当数茶叶了。茶叶虽在先秦时期就已有记载、但真正普及是在宋代。宋人富裕阶层在唐人“煎茶法”基础上改进出“点茶法”泡茶及“斗茶”雅戏!还有,宋人带动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饮茶习惯、然后就形成了“茶马互市”,茶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出口农产品。

2、两宋时期的水利建设。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宋代面临的主要水利问题是黄河水患。此前东汉时期所筑堤防保黄河800多年未发生大的改道,但到北宋初期黄河已是决溢不断。在北宋建立80多年的1048年,黄河发生大的决口改道、大部分河水“北流”从天津附近入海。此后朝廷就是否恢复“东流”争论不休但鲜有行动,于是北流延续了80年。

1128年宋军将领杜充为抵御金军南下,决黄河堤防、使黄河“南流”经淮河流域入黄海,从此至清代700多年便是黄河“夺淮入海”时期。两宋时期黄河泛滥不止、水利工程时修时废,再与北方战乱叠加,给当地人们造成巨大灾难。直到明代后期黄河河道才再次稳定下来(仍是“夺淮入海”)。

宋代水利的主要成就在南方,特别是南宋时期长江以南水利建设迎来大发展!尤以小型水利工程居多、遍布各地,极大促进了南方农业发展,如大量新增“圩田”稻田,就是在低洼泡水之地围筑小堤坝并设函闸,闸闭可防水侵田、闸起可引水灌溉,实现了旱涝保收。宋代水利技术也有发展,不仅有大量水利论述,还发明和改进了装有连筒的精巧水车即“筒车”,用水力、人力、畜力可以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

3、两宋时期的手工业。

宋代在冶炼、陶瓷、造纸、纺织等手工业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和成就,巩固了汉唐以来的世界领先地位。如冶炼,宋人改进了高炉鼓风技术、出现了活塞式风箱,并开始使用煤、焦炭作为燃料,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量,结果是北宋时年产铁达10万吨、与欧洲工业革命前17世纪时的水平相当。此时的铁器质量精良、还有出口。再如纺织,南方的丝织业、棉纺织业又有大发展,年产量估算已达盛唐时的一倍以上。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宋代瓷器生产进入快速发展、定型时期。瓷器烧制技术已完全成熟,从此瓷器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普通用具。此时瓷器胎釉以素色为主,追求玉质、淡雅的审美效果。同时,东南沿海有大量烧造外销青瓷的窑口、出产瓷器远销世界各地,中国从此有了“瓷国”美誉。

宋代造船业非常发达,船厂既有官营也有民营,前者主要造战船、漕船、使船,后者多造商船、游船。技术含量高的是海船,船型为善抗风浪的尖底龙骨船、船帆是多桅的“硬帆”(区别于西方的船型和“软帆”),还有水密舱、升降舵和平衡舵等技术,长度可达30多米,排水量800吨、载重400吨,总体结构独特、船体巨大、设计精密、结构牢固、适航性好,为当时繁荣的海上跨国贸易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宋代造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再与晚唐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术结合,就出现了伟大产品“线装书”。它是将单面印刷纸的字迹朝外折、有字一面朝两边,用线绳装订,最外用厚纸包起,既是封面、封底,也是包背。少量存世宋代线装书非常精美、已接近于现代书籍样式、大大方便了阅读。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4、两宋时期的商业。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值得大书的“重商主义”时代。首先,朝廷设立了很多经济、商业、金融管理部门,如管理经济的盐井监、检校库,管理贸易的市舶司(海上贸易)、榷货务(边贸),管理金融的便钱务、交子务等。宋代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证据是流通钱币大量增加,北宋时每年铸铜钱在100至300万贯之间、最高一年达570万贯,而明代300年所铸铜钱总量仅1200万贯左右,确实退步了!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其次,官方喜欢参与商业活动,在国计民生行业、核心技术领域扮演“国企”角色,开办造船务(造船)、楼店务(房地产开发)、磨坊(粮食加工)、茶磨(茶叶加工)、纺织院(纺织)、染院(印染)、酒务(酿酒)、曲院(酒曲)等。这些官营机构也会按市场规则行事,如雇佣工匠采取“匠籍制”,从劳动力市场直接雇佣为“和雇”,即便强制征调的“差雇”也会按市场价格支付工资。

或许与现代观念有所不同,官方参与商业活动在千年前绝对是先进做法,不仅促进了经济繁荣,也增加了财政收入、减少对土地征税、间接减轻了农民负担。如宋人在唐代邸店基础上官办“市易务”堆垛场,强制客商存放货物收取佣金;边贸榷场主要是官方有优先权的官营贸易、私商交易须纳税;市舶司对进出口货物“抽解”征税即按比例抽实物、解赴都城,还直接参与贸易、收购“博买”商品,市舶司收入在南宋初年已占朝廷总收入的20%。当然,鼓励商业还有很多配套政策: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一是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宋代取消了汉唐时期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路引制”和过所(发放通行证的机构),也取消了唐代城市的“宵禁”制度。

二是推动货物加速流动。宋代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尤其是运河漕运,方便了货物加速流动。宋代也没有“海禁”政策,海洋国际贸易有了极大发展。

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宋代承继唐代做法,推动商人自发组建行、团、市等管理组织,经官方认定、可以帮助官方管理市场,摊派行役、“摊征免”行钱。

四是注重契约和信用。宋代强调“契约精神”、不抑制土地兼并,并出现平等、自由观念。朝廷也革除了等级观念,按有无不动产划分人口称“主户”、“客户”,地主、商人与劳动者之间则是普遍实行雇佣制。

我们知道,执行市场经济放任政策的副作用也很大,主要是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基层社会矛盾增加!因此宋代民变的发生频率很高。当然,在经济增长的大势之下大部分民变规模不大、未蔓延全国。

5、两宋时期的城市。

由于宋代商业高度繁荣,城市也迎来大发展时期,城市中涌现大量商贸、服务行业,已接近于现代城市的形态。北宋末期经济最繁荣的阶段,户籍人口超20万(常驻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型州城、府城全国已有60多个,都城开封常驻人口已超100万(未包括驻守的几十万禁军)。南宋都城临安常驻人口也超过100万。

北宋画家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同时代文学家孟元老有记录城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这一画、一书向我们展示了宋代开封的繁华,城市中已有表演戏剧、曲艺的勾栏瓦舍娱乐场所,有酒楼、饭铺、茶坊等餐饮机构,有贩卖商品的席铺(商店)、书棚、布铺、药铺、医馆等商业设施,还有“武大郎”之流的街头小商贩。

中华现代化开端宋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唐代城市晚间要“宵禁”,而宋代城市已出现夜生活。北宋开封晚间有夜市,酒楼、饭铺也在晚间秉烛营业至三更,或经营“宵夜”粥饭点心至五更,更有青楼歌姬、娼楼妓馆,开封城市的夜生活绝对丰富多彩。南宋临安的夜市、夜生活更加繁荣,还出现专门买卖“关扑”即的场所,真是与现代城市非常接近了。

在大都市、州城府城之外,宋代为方便农村人口购买生活必需品之需,也在边远地区设集中商业场所“市、镇”,再下面层次还出现了定期组织的农村集市。

6、两宋时期的区域经济和人口。

宋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到南宋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得到更大开发,淮河以南的南方区域不仅手工业较北方发达,粮食和经济作物出产也全面超越北方,商品粮开始输往北方,由此引发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并一直延续到现代。

伴随商业的繁荣,宋代初步形成了区域性市场以缓解国家幅员辽阔给商业活动带来的不变,主要有四个区域市场:以开封为中心的北方区、以苏州和杭州为中心的东南区、以成都和汉中为中心的川陕区、以太原和天水为中心的西北区。

两宋300多年刚好是中国古代气候大周期中一个“寒冷期”,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因此时生产力进步、社会治理较好、重商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经济中心逐步南移,气候变化对人口的影响并不严重。北宋初期人口就已从“五代十国”战乱中恢复到唐代水平约5000万,后期估计已接近1亿;南宋时期南方人口就有5000万(也有估计接近8000万),加上北方金国约4000万人口,中国人口肯定已超过1亿了,这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以上简要介绍,我们大致能够对两宋这个极特殊、极重要时代的社会经济情况、人们生活状态有一个了解。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9月6日 22:17: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563.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