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nirvana 历史评论272阅读模式

小说《水浒传》故事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但总有读者怀疑,小说中的战争故事不大可能发生在宋江身上、更不大可能发生在山东梁山地区。经比照南宋时期钟相、杨幺领导的洞庭湖大起义,我们看到了这些故事的影子。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如果我们仔细对比、分析《水浒传》所描述的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应该可以分辨出:这些其实是以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钟相、杨幺领导的“洞庭湖大起义”作为背景,展开的故事。当然,我们不是说《水浒传》中所有人物、所有故事都来自于那场大起义,小说毕竟有大量的虚构成分,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水浒传》中脱胎于洞庭湖大起义的成分,一定多于宋江起义的成分。以下就做一点简要的分析。

首先,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史书中对宋江起义的记载极为有限,这些记载与《水浒传》中描述的起义战争故事更是大相径庭!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起义规模不同。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初期只有36人,区区30余人曾经对付数万官军,确实算是战斗力强悍、战术灵活。之后,他们还曾多次降而复叛,最终可能参加了镇ya方腊的战役,这一点倒与小说内容相一致。但与小说中的108将、十万左右人马、领dao层完备的情况,就相去甚远了。

二是斗争方略不同。史书记载的宋江队伍,是区区几十人的精悍、骁勇“游击队”,他们冲州撞府,行踪遍及河北、山东、淮河流域。而小说中的起义军是建立“根据地”、把梁山水寨修筑得固若金汤。同时,小说更是描绘了二龙山、桃花山等其它的起义山寨,展现了农民武装烽烟四起的画卷。

三是作战形式不同。史书记载的宋江作战,转略十郡、以陆战、马战为主,流动作战的特点非常突出,而且从没有史书记载宋江队伍曾在水泊梁山安营扎寨、与官军展开攻防战。小说中描述的起义军,则不仅多次集结大队人马、攻城拔寨,还有多次以“水战”模式为特征的大规模“反围剿”作战。

通过《水浒传》中对战争的描写可以看出:小说作者对历史上的起义战争具有独特的感情、特别的兴趣,而且视野特别开阔,创作中使用的素材来自之前不止一次的起义战争。他假托宋江起义展开创作,摒弃了一些素材(如宋江起义的真实过程),同时又吸纳了另外一些素材(如洞庭湖大起义),从而达到了移花接木的创作效果,让小说更加精彩纷呈。

我们说,《水浒传》中相关战争的创作架构主要就是以钟相、杨幺领导的洞庭湖大起义为背景,将其作为小说创作的蓝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具体可以从十个方面得到印证。

1、小说中战争故事发生在一处面积很大的水乡泽国,起义军依山傍水构筑了固若金汤的山水寨栅抗击官军。山东梁山地区在宋代虽有大湖泊,但很显然远达不到这样的规模。而洞庭湖大起义,当时就有水寨70余座,遍布于洞庭湖周围,其中尤以夏诚、刘衡两座大寨最为坚固、戒备森严,曾让南宋官军望寨兴叹。可以肯定,洞庭湖的起义军结水寨、抗官兵的这一创举,作为素材被写进了《水浒传》之中。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2、小说中战争规模宏大,水泊梁山全盛时的兵马估算下来应以十万计。这自然与宋江队伍几十人的规模不尽相同。而洞庭湖大起义,据史书记载“有众八万,号十万”,还有记载说水寨中老弱(家眷)有20万、钟相手下的教众(摩尼教或称明教)有40万,这个规模恰好与《水浒传》中所描述的水泊梁山的人马数量、作战规模基本吻合,读者正可以从小说的战争描述中看到洞庭湖起义军作战的影子。

3、小说中水泊梁山队伍的骨干成员(108将)成分极复杂但恰恰没有农户(只有陶宗旺一人)。他们中市井豪侠、投诚官军、乡绅文士、三教九流几乎无所不包,还有“上等人”关胜、呼延灼、卢俊义、柴进等,这些当然不可能出自宋江那支36人的小队伍。真实历史中,“靖康之变”曾导致众多士大夫读书人、散兵游勇避乱南迁,洞庭湖的起义军就裹挟了一大批各色南渡人士,他们的形象就映射在水泊梁山108将身上。

4、小说中水泊梁山队伍的主体虽是农夫、渔父,但也包括远域流民、他乡浪子,正是“八方共域、异性一家”。如上一条所说,洞庭湖大起义正值“靖康之变”后的南宋初年、金人南侵,大批中原流民涌入南方、人口杂居。这些流民迫于生计,有些人蜕变为流寇、还有更多的人是将钟相这种地方豪强作为靠山,一定有很多人参加了洞庭湖的起义军,这些都和小说中的描述极为相似。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5、小说中领导水泊梁山的最高首领几经更迭,特别是晁盖、宋江权力的移交,很有钟相、杨幺间“交班”的影子。我们知道,洞庭湖大起义第一任领导人钟相,曾传播摩尼教20多年,起义时自称“大圣天王”,与小说中“天王”晁盖的形象高度吻合;钟相在起义40天后即被俘杀,此后由杨幺继任主持、形成了稳固的领导核心,他苦心经营、领导近6年、一直维持至起义失败,这也与小说中宋江的形象有相似之处。

6、小说中起义军首领有数十人、上百人(108将)而且是各有特点、各司其职,所展示的自然不是宋江队伍。而洞庭湖大起义中,有水寨70余座,各寨有大小头目坐镇指挥(合计首领数百人),首领们各据一方、独当一面,又是声气相通、联系或疏或密,形成了松散联盟样式的权力结构,而且,最终这些首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zhi抉择和归宿,这就与小说中对水泊梁山108将的描写、结局也是非常相似。

7、小说中水泊梁山的存在旷日持久、长达数年,曾被朝廷视为腹心大患。宋江起义只坚持了1年多,而且一直只是几十人的小队伍,其实并未构成朝廷的大患。洞庭湖大起义则不同,它前后持续近6年、粉碎大规模围剿多达7次,更是南宋朝廷的心腹之患。还有,洞庭湖的起义军还曾粉碎北方金国傀儡政权“伪齐”(定都大名府)的进剿,这更可能是小说中水泊梁山的“死对头”大名府梁中书的人物原型。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8、小说中朝廷为镇ya水泊梁山曾动用水、陆各兵种的官军,这与宋江起义自然没有关系。如上一条所说,南宋朝廷对洞庭湖大起义的焦虑、恐惧与日俱增,同小说中描述一样,在进剿中曾使用到很多先进战具,但多次征讨都是徒劳无功、以失败告终。南宋朝廷对洞庭湖起义军的讨伐规模逐步升级,并多次展开大规模的水战,如果我们细细品读,历史记载的很多洞庭湖水战细节都能在小说中找到。

9、小说中还描述了朝廷在动用武力镇ya的同时,辅之以招安、利诱等措施,曾反复三次,并最终收到了实效。宋江的起义虽是以被招安而告终,但过程简单,而洞庭湖大起义则不同,见于历史记载的招安活动就有20多次,最终是在进剿统帅岳飞的诱降下,起义军中杨钦等一批主要首领纷纷出降、并作为进一步围剿的先锋,才完成了“清剿大业”。这里很多历史细节,都体现在水泊梁山受招安、征方腊的小说情节之中。

10、小说中水泊梁山瓦解后的善后工作有条不紊、没有酿成血腥屠杀的结局。宋江起义的具体结局无法考证,但历史记载洞庭湖大起义的结局,和小说情节确有相似之处。这次起义的善后,因进剿统帅岳飞不肯滥杀、格外宽大,少了许多血腥气,大部分人被遣散回乡种田,也有一批首领、数万强壮者参军、成为了岳家军的骨干力量、参抗金事业,这与小说中水泊梁山受招安、为朝廷征战的情节也颇神似。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水浒传》描述的战争其实是洞庭湖大起义

概括来说,《水浒传》中不论是大的农民qi义架构,还是很多情节细节,都与钟相、杨幺洞庭湖大起义史实相吻合,已不能用巧合来解释。相反,小说内容与真实记载的宋江起义相比,除受招安有一点影子外,再没有一点相似之处。所以,《水浒传》的作者从何处选材,至此可谓不言自明了!

作者:苗青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4月7日 19:52: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182.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